2013年8月2日星期五

第十一屆徵文獎決選入圍作品詳細評語


先向各位賠個不是,在下久沒更新網站,這兒的塵已積了數吋之厚,看來快要變作古蹟。往年我都會花時間讀徵文獎參賽作品,寫下每一篇的心得,可是,今年我實在抽不出空。這一年多我一直在忙自己的稿件,幾乎沒有暫停,每天就是寫稿、找資料,娛樂是上youtube或大陸網站看看綜藝節目,或者讀讀小說之類,一言以蔽之,「宅到爆」。如果你問我,寫這麼久,作品很龐大嗎?我不敢說很龐大,但我只能說,我挑了一個自討苦吃的題材和一個自找麻煩的結構。目前仍在衝稿,希望早日完成,付梓出版。

雖說我沒空閱讀本屆徵文獎所有作品,但因為被邀作評審,決選入圍的四篇作品我都有讀過,而且撰寫了心得和交付評審會議的報告。一如去年,我在此處公開,各位有任何異議、意見,歡迎留言討論。隱藏起來的都是有劇透的分析,未讀作品請自行斟酌閱讀。

4.惡意火

消防官翁田富在自家的火災中死去,有人在現場向警員自首,表示人是他殺的--表面看來,這是一宗意外火警,到底是謀殺?是意外?翁田富的死亡,跟七年前某場火警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文筆秀麗,作者很懂得說故事,沒用上什麼破天荒的技巧,卻令讀者舒服地閱讀。角色相當立體,無論是偵探、助手、凶手、死者還是證人,都描寫得有血有肉,反映社會弊端的主題亦擲地有聲。在推理線上,伏筆、動機、行凶過程工整無瑕,加上對消防工作的細緻描寫,本作是一部相當具質素的輕社會派推理小說。

以「小說」而言本作可說是出色之作,以「推理小說」而言也甚有水準,唯獨是以「短篇小說」而論,則可以挑一些缺點。短篇小說跟長篇、中篇或短篇連作有一個不同之處,就是該以「事件」為主軸,我不是說「人物」不能拿來當中心,但必須分配好兩者的比重,留意讀者的焦點。本作中段劇情有一條副線,描寫兩名角色年輕時的關係,該段故事無疑讓角色們加添血肉(和對讀者的親和力),亦令故事的調子不至於太沉重,問題是,這在短篇作品反而成為贅筆。當主線(翁田富之死)的重點放在「復仇」、「公義」、「反官僚」、「黑色」等之上,副線卻來一段青澀溫暖但跟主線無關的校園插曲,就令故事有點走味。如果是長篇(或系列短篇)就無問題,為角色--尤其是主角們--花上篇幅可以讓讀者更投入,但在以事件為主軸的短篇中就有可能帶來反效果,甚至有種不協調的拼湊感。

話雖如此,本作仍然是一篇突出的佳作。如果作者打算將本作寫成系列,那上述的「雞蛋中的骨頭」就更有可能變成優點了。

  • 平穩,但不沉悶。在描寫內心和消防場景時尤其出色。
  • 謎團有點簡單,但包裝得很漂亮,在細節(像以打開了的抽油煙機來判斷凶手的心態)和說明過程上處理得相當用心。由於本作定位於寫實社會推理,所以我覺得簡單的謎團可以接受,相比起複雜的詭計,這個設計更突顯故事的真實感。
  • 作者在消防的描寫很到位,可是在角色功能上設定得有點奇怪。徐凌珊身為火警調查員卻不懂得沸溢,明顯是助手角色錯配。
  • 整篇作品最令我感到不對勁的,是作者花上不少篇幅描寫周文森和徐凌珊之間的感情軼事。故事一開場就祭出深沉的犯人獨白,然後是充滿血汗的火場,再來是凶手的奇異自首和主角(偵探)的插手調查,怎料之後突然加入一段青春愛情喜劇。其實這段作者也寫得不錯,獨立來看我也覺得滿愜意,但配合整部作品,就像在吃麻辣的四川菜時突然給送上一道法式泡芙,舌頭不知道該如何適應。
  • 不過那道「法式泡芙」也不全然是壞事,如果沒有那元素,故事雖然會變得更純粹精煉,也可能會落得過於單調。作者可能是刻意製造輕鬆的情節沖淡主軸的沉重氛圍,不過我個人的意見始終是,短篇寫得「純粹」一點較好。讀到那段青春插曲時,我還一度恐怕那是跟主軸有關的伏筆,最後會翻出令讀者胃痛的真相……(笑)
補充:
四篇作品之中,本篇我打的分數最低。這可能令一些讀者奇怪,這明明是一篇很工整的推理作品,同刊的某篇某篇應該比不上,會替本篇呼冤。我想強調,敬陪末座不代表本作在我心中差勁,只是另外三篇有更得我讚賞的元素,或是本作有某些瑕疵是我尤其在意的「死穴」。我沒有選上這篇,最大原因是它的「長篇推理」味道大於「短篇推理」,我一向很在意一篇作品在結構上的完整性,而在短篇的有限篇幅中,每一環都應該有其功能。本屆另外三篇都符合短篇推理的「純粹」性質,每一個角色、每一段劇情到最後都會令讀者發覺有其目的,在這個前提下,我便不得不讓本作放在末尾了。

33.三分之一的殺人

研究生懷仁的論文被卑劣的教授王霸剽竊,懷仁決定謀殺對方,可是他的計畫沒能成功--王霸在另一場合被殺。同一研究室中,兩位學長學姊都有殺害教授的動機,到底替天行道的人是誰?

文筆略嫌青澀,似乎作者寫小說的經驗尚淺,但敘事頗有條理,給人一種簡明易讀的感覺。基本上,推理小說要求文筆「清晰」多於「華美」,如果無法兩者兼具,取前者捨後者較好,本作就是一例。作者把故事焦點集中放在教授被殺一事上,以不長的篇幅(一萬七千字)描寫事件的離奇性質,以一氣呵成的節奏推演故事,這一點在短篇推理上做得很不錯。

著眼於謎團和推理線上,本作也有不俗的趣味。一開始讀者會以為是倒敘推理(主角決意殺死仇人),在描寫了主角安排計畫、甚至加以執行後,中段一個轉折,讓推理線轉了一百八十度,主角從凶手變成偵探。這種設計雖不算十分新穎,但編排起來有其難度,更重要的是如何讓謎團合理化兼變得有趣,在這環節上本作的作者都掌握到。

如果說謎團設計上的瑕疵,我認為有兩點值得一談。其一是真相涉及好些巧合,削弱了推理小說強調的論理性,不過,本作一大趣味就是「巧合」,所以我會說這只是「瑕疵」而不是「缺點」。另一個瑕疵,就是謎底的意外性不強,作者甚至一開始就強調了真相,敏銳的讀者很容易猜到謎底。由於本作的賣點是有趣的謎團,作者沒有用華麗的文筆、豐富的戲劇性或深刻的人文主題來包裝,所以欺瞞讀者、跟讀者鬥智便成了最重要的部分,意外性不足所衍生的空洞感就較明顯了。

  • 文字有點過於直述,較難吸引讀者,有點可惜。不過尚算清晰流暢,我只用了四十分鐘左右就讀完,故事又沒有冷場,沒有加添枝葉單以推理線「真劍勝負」,本作值得一讚。
  • 推理設計上我覺得不錯。故事一開始祭出倒敘推理的情節,清楚交待主角的殺意、計畫和執行做法,但中段突然爆出本格推理的轉折,主角搖身一變成為偵探。而最具趣味的是,謎底是「兩者融合」,殺人事件之所以成立,是因為主角的「犯人」身分,但對讀者揭露真相的,是主角的「偵探」身分。雖然謎團不算很複雜,但這種設計比起「有殺人動機的主角最後揭破自己行凶失敗之謎」來得別緻。
  • 巧合性是本作的趣味所在,但也是無法迴避的一大瑕疵。學姊挑了某個時刻殺人、主角的散瞳劑碰巧發揮作用、學長的腳印沒被警方驗出等等巧合,我都可以當成「戲劇性」,但學長提出「凶手戴灰色安全帽」,而監視器又恰好只能拍黑白影片把粉紅色拍成灰色,這種因果無關的線索就未免有犯規之嫌。
  • 篇名削弱意外性也是一個問題。光看篇名,讀者就很容易猜到研究室的三人都動手了,當主角提出「到底誰殺死教授」的疑問時,答案就呼之欲出。因為本作強調謎團,以Whodunit 和 Howdunit 為重點(Why 就由作者明說了),所以篇名爆了 Who 的雷,實在非常可惜。難得作者還悄悄地在故事中提到「東方快車謀殺案」製造後設趣味,如果作者換掉篇名,把嫌疑集中到某個角色身上,結局的驚奇性應該會更強。
補充:
我在評分排名時,在本作和〈惡意火〉之間難以取捨,最後讓它列第三位。文筆上明顯〈惡意火〉較優,工整性和推理伏線等等都是〈惡〉更好,但是,因為之前說過的長短篇理由,令我降低了〈惡〉的評價,而在創新和巧思方面,使我把票投給本篇。〈惡〉是很工整的推理小說,但換另一個說法,便是太保守了。本篇的作者在「偵探/嫌犯」之間做了一個雙重身分的設計,也許編排未算很好,文筆也有改進空間,但這種不甘囿於傳統推理模式的玩法,我認為極之值得鼓勵。

35.末日的笑靨

國三的主角跟相戀半年的女友感情轉淡,女友丟來猶如末日的炸彈--她懷孕了。為了籌集墮胎的資金,主角只好跟女友合作偷取班費,只是主角沒想到事情一再出乎他的意料……

傑作。故事性、推理性、趣味、主題、文筆都一流的作品。首先作者的文筆非常厲害,文藝優雅的敘事描寫帶點幽默自嘲,有一種「成人的青春小說」氛圍,對我來說極之討好,而故事的進展異常流暢,本來我以為這種精於描繪角色內心的作品,會在劇情推演上流於做作(或簡單來說,過度自說自話),但本作沒有這些流弊,作者拿捏得很準確。

本作大概可以歸納為「青春推理」或是「成長小說」,以主人翁所遭遇的事件,讓主角(們)在精神上有所成長。短篇小說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如果要充分描寫角色,就可能要花上大量篇幅,令故事變得冗長;若太集中事件,無法令讀者對角色產生共鳴,就做不到「成長小說」的效果。作者很高明地以一起事件反映出主角的轉變,甚至故意省略主角的名字,讓無名的主角化成讀者的心理投影。

推理線亦顯出作者精於計算。偷竊案在設計上合乎青春推理小說該有的規模,之後意外的發展符合優秀推理小說的格局,而作者更在當中埋下另一個謎團,叫讀者在品嚐完前面的主菜後,再發現這一道喜出望外的甜點。那個謎團的伏筆和解謎都寫得清脆俐落,不但有「告訴讀者推理設計如何運作」的功能,更跟之前提及的「成長小說」主題互相呼應。

這是一部能令人動容的推理作品,讀罷餘味極佳。無論本作有沒有得獎,作者務必繼續創作,中文推理圈有這種作者,實在叫人感動啊。

  • 好精采的作品。細膩的文字,配合青春洋溢的情節,加上趣味盎然的謎團,就像一首動聽的協奏曲,每種樂器都恰如其分地、協調地演奏。
  • 我本來懷疑作者有石田衣良早期作品相同的毛病,就是主人翁的思想語調不像少年,更像身為成年人的作者自己。閱讀初段時,我就想「如果這故事用了敘述性詭計,其實是主角回憶就神了」,還特意翻看了序章留心有沒有被騙,結果,我還是真的被騙了(笑)。由於主角其實已經長大,這段往事其實是以一種回憶中的敘事來描寫,那種老成的語氣應該算是伏線之一。(當然,作者也有借許雯婷之口指主角的想法過於複雜老成,我認為這是作者為角色語氣作解釋、令主角面貌模糊化的做法)
  • 偷竊案和共犯(女友)黑吃黑的推理趣味已經夠好,難得的是作者加入了包覆全作的時間敘述性詭計。要解釋敘述性詭計如何運作(指出伏筆)一向不是易事,很容易流於「為解說而解說」變成贅筆,但作者很聰明地利用「後日談」的形式點出伏線(沒有高鐵、用錄影帶而不是DVD)。而這個時間詭計除了加強推理趣味之外,更對於故事主題有深一層的解讀,就是因為時間拉遠了,才顯出少年主角的成長。把「詭計」和「主題」融合,難能可貴。
  • 對於整篇,我只有一個地方有點疑問。序章(0)的最後一句「在世界末日正式降臨前,我的末日便已到來」,令我有點摸不著頭腦,因為結尾主角理應不會把孩子出生當成末日。作者在此誤導讀者的意圖很明顯,但我覺得這一條線沒有收好,有點犯規。不過瑕不掩瑜,我就是只在意這一個小瑕疵而已。
  • 不知道有沒有讀者覺得許雯婷的角色太不可思議,主角闖下大禍,自殺不遂再跟自己明說弄大了前女友肚子要墮胎,她仍然死心塌地一往情深喜歡男主角。我讀到這段時感到有點突兀,不過回心一想,國三就是如作者所言那種懵懂無知的年紀,對感情死心眼是少年的特權。這不一定是作者的原意,只是在角色的合理性上,我有過這樣的自問自答,所以特此提一下。
  • 看到這種具備文藝風味的推理小說都會讓我羨慕得牙癢癢,因為我寫不出來。(爆)
補充:
我排了本篇做第一名,換言之我一票是投給本作,不過結果只有我一位評審投本篇(汗)。據我所知,不少讀者(和評審)對故事中的兩點很感冒--一是那個偷班費的詭計是否可行,另一個是角色語調不像國三生。但從我看來,詭計的粗糙、犯案動機的不完全,正好表現出國三生那種年紀的特質,就像中學時讀過金田一一便以為自己是名偵探,作出煞有介事(但毫無章法)的推理一樣,在我這種年紀回望,更會會心微笑。至於語氣,我上面已提過,因為主角其實是個年近三十的成年人,故事(文本)是主角的回憶,所以語氣(甚至角色的演繹)表現老成,實在可以有更深一層的解讀--到底故事(角色對話)是客觀的事實,還是主角透過他那已經成長的自我,重新把腦海深處的往事以自己的語言告訴讀者?在推理線上,我認為偷班費一案其實是幌子,作者真正想演繹的,是「年紀成長的敘述性詭計」,以推理來包裝角色成長、人生和青春這些元素。或者,他沒能將這些特質明顯地寫出來,讀者不一定領會得到,但我覺得,這種設計(寫作動機)代表了作者努力思考「推理的可能性」。

不過話說回來,「末日」的點子在安排上太有斧鑿之痕,加上作為篇名,瑕疵便很容易被放大了。

40.倒帶謀殺以及連環殺人魔的困擾

余艾寧余艾麗兩姊妹赫然發現一則尋人告示,國中生劉凱人從家裡失蹤,母親非常焦急。她們感到詫異,那個死小孩明明是跟媽媽一起到遊樂場而「失蹤」的,畢竟他就是死在她們手上……

本作的重點完全放在推理小說的設計技巧上。我記得道尾秀介有一篇短篇用過類似的倒敘法,要利用這種片段式的逆向敘事來設計謎團相當講究,而本作亦能利用它的特性,製造出特異的趣味和推理味道。

故事以「終章」開始,以描寫兩姊妹對於尋人啟事感到疑惑,再一步一步推回事件開始時的真貌。這種手法是兩面刃,雖然製造出強大的懸念,但同時增加了閱讀困難。本作在主軸上算是非常清晰的,但在細節交待上,似乎由於這種倒敘技巧,顯得有點紛亂。讀者要很仔細閱讀,留心每一個環節才能整合出謎底的真貌,對推理迷來說,本作大概具有不俗的挑戰性,但對一般讀者而言,這或許削弱了吸引力。

幸而本作的調子夠力抓住一般讀者。黑色幽默、帶著惡意的描寫都增加了這篇異色推理的特色。而最有趣的是,故事完結後,讀者必須細心思考,才能明白作者沒有明言的謎底,而那個謎底更具備黑色而詭異的要素。作者沒有明寫是一個相當冒險的做法,這會容易招來兩極的評語--不過,比起打安全牌,這種風格也許更值得鼓勵。

  • 我認為這篇作品的構成相當別出心裁。先不論成功與否,這種挑戰是值得中文推理作家們支持和學習的。
  • 本作有一股生澀感。無論結構、文字、情節、詭計都缺乏常見的推理小說的工整特質,但反過來,就有一種強烈的跳躍感、異樣感和生命力。〈惡意火〉或〈三分之一的殺人〉就像透視正確、畫面清晰的素描,本作就像扭曲奇特的抽象畫。
  • 連環殺人魔殺害死者的過程或原因,在本作中其實不是謎面,真正的謎面是「為什麼死者的狀況跟殺人魔姊妹認知的不一樣」。謎底很簡單,作者亦利用了不少主線(像死者對殺人魔支吾以對)和副線(像撲克牌魔術的比喻)來帶出,甚至設計出雙胞胎殺人魔來跟死者來個鏡像投射,敏銳的讀者不會錯過這些明顯的線索;不過在倒敘式的故事模式中,讀者除了找真相外,更可以找尋每一個環節的變動。一般推理作品,都是集中在單一謎團,但本作的謎團卻接二連三冒出,例如死者在時序初期有什麼行動、身上的物品從何而來、殺人魔姊妹如何行凶等等。
  • 我覺得最本作最特別的,是作者沒有把最終謎底明說。一開始的終章指失蹤一星期的是哥哥劉凱人,但結局讀者會知道去鬼屋的是弟弟劉凱恩(而且偷手機惹上殺人魔的是哥哥)。換言之,被殺的是弟弟,而哥哥在發現弟弟失蹤後(傳簡訊沒回應),一直硬著頭皮冒認弟弟生活。這個沒寫出來的真相,配合故事最後弟弟凱恩的一句「我看我們兩個都會遭到報應的」,實在是有夠狠毒的幽默。
  • 不過,在節奏上本作實在不夠好。尤其在描寫殺人魔用計殺害死者的一段,作者沒能把過程寫得更驚險、更吸引,很可惜。正如我之前所說,這位作者在某些方面往往有驚人之舉,但在描寫詭計執行、利用文字製造氣氛的「基本功」卻比較遜色。光用文字描寫機關並不是作者的強項,可是他或她卻花上一整章來寫,有點自暴其短。
  • 不過論構成力和創意,本作相當凸出,值得大大加分。
補充:
本篇我排第二,所以本篇奪冠,其實我也沒有異議。本作跟〈末日的笑靨〉類型完全不一樣,要作比較,就像拿蘋果和香蕉來比,各具優點。我曾私下說過,〈末〉的作者像是計算型的作者,會考慮讀者的反應而設計故事,而本作的作者是天才型的作者,會隨手拈來自己覺得好玩的點子,無視傳統套路或規格,以自己高興的手法將各元素放在一起,神奇的是結果出來是一部精采的作品。其實,以著重創意的角度,本作毫無疑問是四篇中的首名,編排、故事起伏、謎團等等,都別出心裁,加上最後要讀者細心思考才發現的真相,創意簡直超群。然而,我沒把票投給本篇,是因為覺得作者有點「玩過頭」,一時忘記從讀者的角度去看看作品。我覺得最大的backfire,是作者使用逆排章節的手法,同時寫了一章機關佈局殺人。因為章節倒轉,讀者在殺人計畫執行前,已經知道某角色會死,而以凶手角度描寫佈局殺人,當中最大的懸念是不知道凶手會否成功。目標人物真的會死?還是凶手失敗反而成為獵物?抑或是有突如其來、出人意表的第三個發展?在「逆寫」的編排下,這種懸念一掃而空,那一段殺人描寫便顯得浪費了。

當我知道本作作者是去年入圍作者之一的四維宗後,更有種「他果然是天才型的作者」的感覺。我唯一的忠告是,天才很容易跑過頭,像名導演Tim Burton,當年他拍《蝙蝠俠》技驚四座,但也有可能失控拍出《Mars Attacks!》這種怪片子。雖然《Mars Attacks!》在某種意義上也算成功(我很喜歡 XD),不過對片商和一般觀眾來說,他們寧願Tim Burton繼續拍《蝙蝠俠》、《Edward Scissorhands》或《Sleepy Hollow》等大眾易接受的作品。如果四維宗拿捏到兩者之間分寸,我想我們很可能會看到具時代指標的中文推理小說。


9 則留言:

  1. 哈哈,感謝基哥的評論,每次看你的讀後感都覺得有些飄飄然但又夾雜著汗顏(要是真有你說得這麼好就好啦)。總之感謝你的一票 XD

    (以下有雷)

    雖然說我確實是想用敘述性詭計把作品包裝成成長小說,不過當初仍然不免懷疑,這樣的設計到底稱不稱得上有意義。你有讀出我這方面的意圖,對我來說真是一大鼓舞。不過許多讀者沒有讀出,代表我在"成長小說"的這一塊寫得仍不夠深刻吧。就像是你與冬陽都指出的認為有瑕疵的那句,本來我是想把"末日"這個詞做個意義上的轉換,比如 國中->未婚懷孕 成人->在生活工作貸款等壓力下又在社會責任上添了新的一筆 ,顯現出主角對於過去所謂的末日展現的新的解讀視角,替代掉末日本來純粹絕望的意涵,帶出新生的意義來。不過以結果而言顯然是沒能做到足夠的效果(大概是最後主角的思緒顯得太過輕快就跳過去了 orz),如果沒想到好的改寫方式,可能整個抽換掉比較好吧 XD 也許就是太過刻意的斧鑿,在這裡顯得有點坳得太遠了吧。其實也有點想把末日暗喻成婚姻的意味啦 xd(不過這倒是沒寫進去)

    是說,看到擅寫強大詭計本格推理的,我才羨慕得牙癢癢呀XD(也是寫不出來 OTZ) 我自己確實不太想寫純粹只以推理迷為預設讀者的推理小說,不過,如果要把推理小說融入其他元素,功力不足就容易弄得不上不下的,兩面不討好(大約就是我目前所處的情況)。也只能繼續加油囉。

    說到文藝風味,近日讀了連城三紀彥的"一朵桔梗花"(新版叫"花葬",不過我讀到的是舊版),然後就頓時覺得自己寫的真是垃圾啊...ORZ 如果以新人的標準去評判也許還可以吧,不過現實上,終究得要以他國的名家作品為目標才行,畢竟得放在同個平台啊,不能老是仰賴愛國心 XD 所以說,著實還差得很遠哪。

    我好像一感慨就變得囉唆,總之,期待基哥的新作,希望台灣也能簡單讀到~

    回覆刪除
    回覆
    1. 順帶一提,在這裡說個小彩蛋

      之所以會把班費設定為25000元
      是因為前年首獎從缺的第九屆
      我看著那包紅包
      想著"啊~原來那就是50000元的厚度啊!"
      (比想像中的薄許多啊!)
      因此就以50張來設定,把1000元換成500元
      就變成25000元了
      (當然實際上會有人交百元鈔,不過就暫且不管吧)

      結果今年開始獎金要抽10%的稅
      變成只有實拿45000了(扯遠了)

      刪除
    2. 結果主角(我)的偷錢計畫果然失敗了 XD

      刪除
    3. 余峯你好!

      原來在「末日」的設計上有此原意,可惜沒能令這部分製造出更大的趣味呢。把結婚和末日拉上關係應該可行,不過如果加入這點,大概整篇作品要走另一種路線才會風格統一了(喜劇?)。 ^^

      我覺得,純粹以寫作來說,找自己擅長的元素是很重要的。當然,身為一位推理迷,我也希望你能寫出精采的謎團、翻天覆地的詭計,但作為一位讀者,我更希望讀到一本好小說。如果覺得自己不擅寫本格詭計,便不要勉強,把精力先放在其他類型的故事上。尤其謎團和點子有點講究「天啟」,某天突然想到絕好的點子或題材,那良好的講故事技巧便是令這個題材得以變成好作品的重點了。我也是這樣勉勵自己的。

      那個把外國名家當目標的想法很好啊!我也是這樣想的。讀者掏腰包買書,可不能跟他說「喂,你應該支持中文創作」,便要對方接受質素較差的作品嘛。在書店的書架上,所有作品都是fair fight,所以除了要考慮到自己的小說是「作品」外,也是一種「商品」。我這種論調可能會招來一些文藝作者反對吧,不過我始終認為,「大眾小說」是要面對「大眾」的。

      希望你將來的「偷錢」計畫能成功啦! XD

      刪除
  2. 在這裡看到〈末日的笑靨〉的「幕後花絮」,真有趣。XDD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知道會不會有其他篇的幕後花絮呢…… XD

      刪除
  3. 剛剛才發現你的部落格......請問,這一屆的作品你依然每一篇都會給評論嗎?如果是,我......嗚,我死也要把現在的作品完成投稿!

    回覆刪除
    回覆
    1. 您好!過去兩屆我因為太忙抽不出時間為每一篇作品寫心得,但這一屆我的確打算再寫。我不敢100%保證,但會盡量安排時間。 :)

      刪除
    2. 我真的參賽了,不過只殺進複選> <,只能等你的評論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