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3日星期四

科幻與推理包裝下的倫理和哲學-《虛擬街頭漂流記》


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首獎
寵物先生《虛擬街頭漂流記》


如果數近年台灣最活躍的推理作家,非寵物先生莫屬。在出版社網站寫專欄、為本地及外國推理小說寫導讀和解說(不止翻譯本,還有日文原文的文庫本!)、在報紙上連載小說、出版短篇集等等,搞不好不認識的人會以為「寵物先生」是某個推理創作/評論集團的筆名。雖然他已在推理界打響名堂,有趣的是,他出道後從未發表長篇作品,頂多只有短篇連作。不少人(包括我)也好奇,究竟寵物先生的首部長篇會是什麼樣子呢?結果,在這部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的決選入圍作品(按:撰文時並未公布結果),我們得以一窺全豹--推理、科幻、哲學、以及濃厚的人情味。

《虛擬街頭漂流記》的時代背景放在近未來的2020年,故事講述六年前台北發生地震,西門町首當其衝,熱鬧不再,政府為了刺激經濟,與科技公司合作,在網路上打造以2008年西門町為藍本的虛擬空間,利用VR技術,讓市民可以在這個虛構的街道上逛街、購物、約會、看電影……在最後的測試階段,計畫負責人大山和下屬小露發現系統顯示出問題,二人進入虛擬世界後發現一位測試者在這個沒有實體的街道中被殺。誰人殺死這個死者?用什麼手法?動機是什麼?

表面上,這是一個科幻推理故事,可是作者真正想傳達給讀者的,並非只有冰冷的科幻世界以及漠然的詭計。我曾在誠品的專欄裡談過,一本優秀的推理小說會強調Showmanship--即是演繹技巧。把詭計或點子包裝,令讀者更投入故事是Showmanship的基本手法,然而《虛擬街頭漂流記》不獨把詭計「包裝」,更是把故事的中心思想與詭計融合。坦白說,或許在下跟寵物先生的波長有點契合(唔,請容我不知羞地仰攀一下),讀至第六章時已把大部分的謎底釐清(除了死者致命一擊的情景外--那部分令我莞爾),但這故事的優秀之處,在於即使猜到謎底,仍會被角色的關係、遭遇、想法、故事的主旨所吸引。即便預料到某些故事情節的出現,讀至那些段落時仍叫我深深動容,追看下去。寵物先生寫「情」--尤其是滲入了科幻味道的「情」--特別有一套,在短篇集《吾乃雜種》中已表現過,而在《虛擬街頭漂流記》中他的筆調更進一步,寫得相當生動感人。

可別誤會,我不是說這部作品的推理性不及故事性,單以推理而言,《虛擬街頭漂流記》仍是一流的作品。寵物先生在簡單的命案中,設下了多重的詭計,讀者看穿第一重,亦可能墮進第二重的陷阱,當以為掌握了兩個謎底後,卻原來有第三個在等著你。出色的是,這些詭計都互相關連,每一個都指向故事的真相,構成謎底的一部分。

以下會詳談一下故事的內容,為免透露劇情,把文章都隱藏起來。讀過的朋友可以打開一看。未讀的切勿打開!這會大大影響閱讀的樂趣!(也會談及《名為殺意的觀察報告》的謎底,煩請留意)


在推理結構上,寵物先生運用了他的成名絕技--「密室殺人詭計掩護敘述性詭計」,更誇張的是,這回是二重的敘述性詭計。在閱讀《虛》前,寵物先生的作品之中,單以詭計設計而論我最欣賞《名為殺意的觀察報告》,以詭計來掩護詭計是絕妙的誤導手法。推理讀者都喜歡跟作者鬥智,喜歡挑戰自己,嘗試在作者揭開真相前早一步發掘謎底,寵物先生這種手法便是一記必殺技,因為讀者會弄錯「謎面」,當以為解決了謎團後方知道作者在出題階段已早一步埋下地雷。《虛》的故事中,前後運用了兩個敘述性詭計,分別是「漂流」的母女二人情景重疊,以及「女兒」的角色誤導。「漂流」的情景重疊或許線索不多(「漂流一」寫得比較隱晦,「漂流二」明顯得多),但「女兒」不但公平,更大大加強了最終謎底的合理性。如果一開始由作者說明「大山已經製作出自行學習的人工智能」,真相的威力便遠低於現在的編排。「女兒」的敘述性詭計不單用來誤導讀者,更令最後「AI誤殺人類」合理化--如果讀者質疑「AI殺人不會太扯嗎?」,作者幾乎可以回答「你之前讀『女兒』的章節時,不是一樣把AI當成人類嗎?」。這個部分的後設性質令我十分欣賞。

另一個叫我佩服的是主題。《虛》的真正主題,我認為是「愛」。不是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討論更深入的、更單純的愛。未央和親生女兒之間沒有半點親情,卻與小露發展出母女的情誼;大山失去女兒後,利用知識創造了人工的智慧,為了這個「女兒」,他偉大得為她創造整個「世界」,甚至願意背負一切的罪;一直堅持「對死物不該抱有感情」的小露在故事的最後,對艾莉產生了感情。以「我思故我在」為主題、探討機械有沒有「自我」的故事成千上萬,但寵物先生沒有重彈舊調,反過來把焦點集中在人類一方,集中在人類感情的一方。是愛還是習慣?抑或兩者根本沒有分別?沒有血緣、甚至不是人類也可以有親情的存在?我想這是作者交給讀者思考的問題。

我很喜歡艾莉這個「角色」,所以中段看穿凶手時,不禁擔心如何收尾,亦擔心她因為什麼原因而傷害死者影子阿練,破壞這個角色的單純。阿練向艾莉認錯一段是神來之筆,為這故事唯一的「奸角」翻案--對,年輕人總會胡胡混混的,可是過了十二年,人會長大,會成熟。讀者一直覺得阿練死有餘辜,可是寵物先生卻簡單地把這角色漂白了,亦告訴我們,人的內心可能很軟弱,但不一定是醜惡的。

如果要挑骨頭,我覺得有部分小地方可以改進一下。「漂流」的二人重疊是刻意安排,在解謎時特意強調兩者的巧合便有點累贅。我覺得與其強調兩者的相同,不如強調兩者的不同。或者,這是作者擔心手法過於犯規(畢竟把兩段往事放在小露兩次進入和離開VR之間),為了讓發展合理所以強調小露和未央以極為相近的方式查探,但我想可以乾脆製造不同形成落差,反正故事裡小露透露在VR偵查的內容不多,讀者要胡思亂想便由得他們吧(笑)。像第十一章,作者特意引用「他的話語,仍夾雜濃厚的喘息聲」來說明小露看到大山在虛擬世界時喘氣的情況,不過這句根本出自「漂流一」,是形容未央在2008年所看到的,這「一句兩用」似乎有點不必要。

另外一根小骨頭,在於2020年的科技描寫方面。除了視像電話和VR裝置外,並沒有充分的科技描寫。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從2008年回望十二年前,當時的電腦還未有USB,還是用COM PORT或PCMCIA的。反過來問一句,2020年時會不會用比USB更先進的介面?又例如未央打電玩,看到小露回家便按按鈕暫停,但今年年中微軟已公布了「不用控制器的遊戲機」(即是用身體代替控制器的Wii),近年亦有「腦波控制介面」的原型器材推出。我想,2020年時,聲控電器(人聲辨識)或無鍵盤手提電腦之類應該已普及,小皮的錄音筆應該整合到他的手提電話之上等等。大山叫小露留意的那顆紅燈也是,至少我數年前做這類測試時,也會編寫簡單的LOG System,出問題時電腦會自動響起來,那我便可以一邊看雜誌一邊測試(爆),用一顆燈實在太古老了。然而,我自問上述兩項意見雖然「合理」,對故事卻不一定有幫助,反過來更可能有壞處。寵物先生可能刻意避開一些未來感太強烈的描寫,減低科幻感,把故事的重點放在推理上,以免讀者失焦;那顆紅燈是最簡單讓讀者明白「出問題了」的手法,如果要解釋一個半自動化的檢查系統,只會為自己添麻煩。

玉田誠先生在導讀中說《虛擬街頭漂流記》是「二十一世紀本格推理的指標作品」,我不敢輕言同意與否(我這種小咖不敢說這種豪情壯語),但毫無疑問,這作品是一部一流的示範作,可能讓未來不少創作者從中參考主題、故事性和推理元素的處理手法。作為首部長篇作品,《虛擬街頭漂流記》的成績是十分驚人的,這亦令人十分期待作者以後的創作。(補充一句:寵物先生,我可不是在給你壓力喔~)(笑)


延伸閱讀:
孰真孰假,情為何物:《虛擬街頭漂流記》 by 眼睛
記憶銘刻,《虛擬街頭漂流記》 by 栞
《冰鏡莊殺人事件》、《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虛擬街頭漂流記》 by 顏九笙
◎中文推理《虛擬街頭漂流記》: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by 陳嘉振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