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2日星期四

再談《虛擬街頭漂流記》



先感謝曲辰送我第二屆金鑰獎的活動手冊。這本場刊製作得十分精緻,內容充實,除了活動資料、MLR成員匯報外,更有評論文章及短篇小說,短短三十六頁卻有幾倍的份量,有幸獲贈一本,深感榮幸。手冊當中有一篇備受爭議的「島田莊司獎覆面座談會」,由MLR成員主持,內容不乏對三部決選作品的辛辣評語。也許有讀者嫌部分評語過度尖酸,但我仍覺得這是可喜的現象,對創作者來說最糟的不是批評,而是沒人理會。而且,在批評下可以自我檢討,如果不認同的話亦可以發表文章反駁某些觀點。書評家向來都是尖銳的,小說文化就是在書評家和作家之間切磋下才能成長。

我在早前兩篇《冰鏡莊殺人事件》和《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的感想中,已包括了就這個座談會的一些內容作出意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細心比較。然而《虛擬街頭漂流記》的感想文早在收到這本手冊前完成,所以現在補回一些個人看法。別誤會我是要駁倒或強迫他人認同我的意見,我尊重他人的想法,只是有些地方不大認同,期望說出來讓大家參考一下,從討論中找到更好的推理寫作技巧。

以下開始有雷,未讀請迴避喔。



嗯,想說的大概就是這些,說著說著又打了一大篇(哎~)。如果想回應的話請小心爆雷,留言區沒法設Spoiler alert,我怕未讀的人看到掃興。 :)

2009年10月21日星期三

爽快的輕社會派推理--《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


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決選入圍作品
不藍燈《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


在島田莊司獎決選公布前,我沒聽過不藍燈這位推理創作者的名字,在資料及訪談公開後,我才知道這部《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是他的初次創作,難怪我們都不認識他。可喜的是,這作品證明了台灣以至中文推理創作圈子裡,還有熱愛推理兼具優秀寫作實力的新力軍存在,能為中文推理創作添一分力量。

《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的故事很簡單,以「情歌快遞」為職業的主角阿駒收到委託,到一家旅館為委託人的女朋友慶生,怎料他發現房間浴室裡有一具血淋淋的屍體。為了洗脫嫌疑,他找來朋友Andy跟他一起調查,而調查的過程漸漸占據了他的日常生活、他的心思、他的感覺……

坦白說,我對這作品幾乎可以說是無法挑剔。從文風以至情節的安排、人物的設計以至詭計的完整度,我都會打九十分以上。以一部小說而言,它的「完成度」之高媲美任何一本優秀的外國推理小說。如果用體操評分來形容,我認為《快遞》比《冰鏡莊》甚至《虛擬街頭》的「失誤分」扣得更少,只不過,在「難度分」裡,後兩者比《快遞》高很多,一個完美的曲體後空翻當然無法勝過有小瑕疵的直體三周加轉體一周前空翻。當然,就算分數不同,我仍會說這個曲體後空翻十分漂亮,喜歡的觀眾依舊喝采。

簡單而言,我認為這作品的唯一缺點是謎團太輕。事實上,「缺點」一詞並不正確,因為簡單和輕鬆的謎團也有其好處,在某些作品裡放一個太大的謎團只會破壞作品本來的趣味--《快遞》便是一例,它的謎團雖輕,但卻恰到好處,和作者那股輕鬆自嘲的文風放在一起很搭調。在網路上看到作者不藍燈的座談會對談,知道他喜歡走貼近現實的推理路線,在這作品裡他亦貫徹了他的理念,甚至讓主角說出「如果凶手是那麼聰明,他一定能想出殺人以外的解決辦法吧」。

看到有些網路評語認為此作有冷硬的味道,或是評審之一的詹宏志先生以「網路小說風格」來形容此作,其實我才疏學淺,不太理解(笑)。冷硬派作品和網路小說我看得很少很少,不敢認同或否定以上的說法,但我覺得與其用「冷硬派」作為作品的焦點,不如說成「社會派」。我的印象裡,冷硬派的特色是主角作為故事的中心,強調主角的角色份量去解決事件(那些主角要耍酷、偶然加插的動作場面等特色便不贅了),可是我覺得雖然阿駒貫通了整個故事,《快遞》的焦點實際落在事件上,以及這些事件背後的社會現象。例如現代社會裡的男女感情、援交的眾生相、網路匿名性、以及幸福到底是什麼。或許有人質疑這些東西作者沒有認真探討,不能稱為社會派作品,但我覺得「借社會事件來建立的寫實推理作品」叫作社會派也沒有不妥之處吧。香港去年便有一起中學女生援交被殺碎屍案,我讀《快遞》時便不時想起。(咳,其實香港那一宗案子的殘酷詭異程度比小說更甚,凶手把屍塊混進市場的肉檔企圖魚目混珠……)

至於「網路小說風格」,我更是搞不懂的。因為網路上人人也可以當作者,所以網路小說給我的感覺是良莠不齊,牙痛文學和私小說充斥。《快遞》跟近年出版的中文推理所不同的是文風很輕快、揉合了很多流行元素,給人輕鬆易讀的感覺。這不是網路小說特有的風格吧?其實這些優點應該算是「輕小說」的特色?(I know,「輕小說」是另一個定義不清的名詞,比網路小說更難搞吧)無論如何,作者的寫作風格平易近人,有點像石田衣良在《池袋西口公園》的寫法,後者不計外傳已經出版了九大本,如果作者能保持這風格的話,說不定能寫出台灣版的《IWGP》系列。

恆例,以下有內容,未讀勿入。



三部島田獎的作品感想也寫完了。其實這三本作品顯示著推理的三種面向,有純鬥智的傳統本格、有近社會風的輕鬆推理、有前衛的融合新本格和故事性的作品。多元化的作品才能真正支撐一個健康的市場,我相信島田莊司獎的設立,著實為中文推理打了一支強心針。當然,往後還得依靠各位推理創作者的努力,開拓一條更廣更闊的康莊大道。

2009年10月19日星期一

本格已死?《冰鏡莊殺人事件》


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決選入圍作品
林斯諺《冰鏡莊殺人事件》


在中文推理小說創作者中,林斯諺應該算是新世代的代表作家之一。這是因為他能持之以恆地推出新作品,亦能貫徹自己的創作風格。《冰鏡莊殺人事件》是他的最新作,主人翁依舊是在他的作品中屢破奇案的哲學教授兼業餘偵探林若平。未讀這作品前,我在網上看到不少批評的意見,認為《冰鏡莊》太老舊、過時,於是有了心理準備。然而閱讀這本本格派推理小說後,卻有點不同的看法。

先介紹一下故事。知名企業家紀思哲收到怪盜Hermes的預告狀,揚言要偷取一份價值連城的古董手稿,於是紀思哲委託偵探林若平到他的別墅「冰鏡莊」作客,打算在一眾奔客面前正面迎擊Hermes。然而林若平預料不到,等待他的並不只有怪盜,更有已經犯下數宗密室殺人案的連環殺人魔「密室傑克Jack The Impossible」。賓客接連被殺,屍體在密室不翼而飛、巨大石雕離奇走動……被困在山莊裡的林若平,如何找出潛藏在眾人之中的凶手?

這個故事大綱,怎看也是個本格派的典型。而事實上,作品的內容也遵從著本格派的遊戲規則,高智慧的殺人魔、奇異的屍體發現地點、不能解釋的反常現象、名偵探的邏輯推論、貫徹始終而合理的解答等等,一應俱全,幾乎可以說是暴風雨山莊式的本格派推理示範作。單以詭計而言,我覺得力度充足,即便有人說是新瓶舊酒、換湯不換藥、或是某種詭計的放大版等等,我仍要給予這個詭計肯定的態度。我覺得那些批評有點偏頗,事實上古往今來不少推理作品的核心詭計,也難逃愛倫坡的五篇典型的規範,可是我們仍認為那些作品是傑作。那麼說,《冰鏡莊》的問題出在哪兒?傳統本格派真的不受今天的讀者歡迎嗎?

我覺得《冰鏡莊》的毛病,並非本格或非本格的問題,而是這部作品的「美學觀感」出了差錯。好萊塢的電影我們看過不少,老梗的片子相信大家也看得多。如果說某種形式的作品會被時代淘汰,我們今天不會仍看到大量以相同模式發展的災難片、警匪片、愛情片、恐怖片。也許有人會反駁說,這些作品裡不是有很多創新嗎?例如特技效果的進步、加入新元素的愛情故事等等;不過說穿了,占市場七成以上的美國電影,還不過是新瓶舊酒,大家依舊看得高興。香港有一句俗語:「橋唔怕舊,至緊要受。(橋段不怕老舊,最重要的是觀眾受落)」年老的夫婦展現相愛的微笑、經歷生死劫難的情侶終能相見、弱者在絕望中奮起挑戰不可能,這些老梗再老,我們還是會感動。這是人類文明的核心價值,即使上千年也不會改變。本格派的形式裡,對於凶手血腥的犯行,讀者仍會感到血脈賁張;對於離奇的謎團,讀者仍會感到訝異;對於偵探的登場,讀者仍會感到期待;對於正義得以昭彰,讀者仍會感到振奮。

問題是,《冰鏡莊》在這方面不夠好。其實用「好」或「不好」有點詞不達意,我的感覺是,這部作品的核心詭計是一道美味的羊排,伴碟的蔬菜、蘸點的醬汁也由上好的材料烹煮而成,可是放在一起卻出了亂子,沒法把菜色的優點顯現,卻強調了當中的缺點。

為了深入討論,以下有內容透露,未讀勿點。



總括而言,《冰鏡莊》雖有瑕疵,但仍有可取之處,也許作者是基於「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的原因特意把作品以最貼近本格的形式來呈現,我希望將來能看到林若平以不同的面貌登場,期望作者挑戰不同類型的推理作品。

2009年9月20日星期日

【轉載】2009金鑰獎系列活動 - 大極宮+MLR跨國愛心義拍

推理文學研究會 - 大極宮+MLR跨國愛心義拍

台灣的推理文學研究會(MLR Club)在第二屆金鑰獎結果公布前,跟日本的大極宮合作舉辦一個慈善拍賣,所得款項用作台灣南部水災賑災之用。拍賣物品包括大澤在昌、京極夏彥和宮部美幸的簽名書及簽名的色紙等等,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到MLR Club的官網查看。

大極宮+MLR跨國愛心義拍:
http://mlrclub.blogspot.com/2009/09/2009-mlr.html

2009年9月15日星期二

冥冥中自有主宰?《正命》



半年前到台灣時,初見面的呂仁兄送了我一本書--台灣中正大學推理研究社的刊物《血色的邏輯》。這本書十分有意思,內容有專題討論、作家專訪、外國推理作品短評、還有數篇推研成員的短篇推理作品。坦白說,這本書我只是跳來讀(因為有些介紹或討論的外國作品我沒看過),至今還未讀完,可是它是我從台灣回香港時最早拿起的書--我唯一放進Hand Carry的袋子中的書本,就是這本。在飛機上,我一邊讚歎中正推研對推理的熱情,一邊慨歎香港的大學沒有推理研究會。這本刊物裡,收錄了曾參加第一屆人狼城推理文學獎(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文學獎的前身)的短篇作品《正命》,作者正是呂仁兄,亦因此我才有緣一睹這篇跟《霧影莊殺人事件》(島田莊司獎決選入圍者林斯諺的作品,收錄於明日出版社出版的《羽球場的亡靈》裡)一起拿下「佳作」頭銜的作品。

《正命》一開首描述了一對同居男女的生活點滴,表面上只是平凡不過的生活,妻子卻在一些細節中發覺丈夫隱藏著一些秘密,而這些秘密的背後,卻是一個懷抱恨意的殺機……故事的條理分明,伏線和詭計的演進交代清晰,氣氛醞釀得恰到好處,讀者很容易被吸引著。最令我欣賞的,是那個詭異巧合卻又合情理的結局(雖然有一點我不太欣賞,以下詳談),沒有「一發逆轉」,沒有「雙重爆點」,但一樣叫我擊節讚賞。至於缺點方面,我覺得人物的描寫方面略嫌不足,尤其是後半段揭盅後,前半篇的第一人稱的主人翁和後段描寫的性格不太吻合,有點落差。另外某角色自述布局殺人的手法有點一廂情願,局是布好了,但沒有直接顯出殺人的可能,所以結果出來時讀者很可能會覺得意料之內。不過整體而言,《正命》絕對是一篇不俗的作品,獲評為佳作當之無愧。

以下有內容討論,未讀勿入。



台灣的推理圈子中,好像有不少人期待呂仁推出新作品。我也加入敲碗的行列,畢竟單憑這一篇七年前的作品,已透露了作者的才華,如果呂仁放棄推理創作,實在是台灣推理界的一個損失啊!

2009年9月7日星期一

【轉載】台灣推理夢工廠心得徵文活動


台灣推理夢工廠網站一直以來致力推動中文推理小說的發展,這次舉辦活動,特此轉載幫忙宣傳一下。)



原文:台灣推理夢工廠心得徵文活動

一年一度的華文推理盛事,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已於昨天(9/4)宣佈,恭喜寵物先生得到這個獎,曾刊載過文章的夢工廠也與有榮焉。這次有幸邀請三位入圍作家為夢工廠的活動共襄盛舉,各別捐出此次的簽名入圍作做為徵文活動獎品,請大家多多支持!

◎活動辦法
1.請於台灣推理夢工廠中選出駐站作家曾刊載過的作品或是已出版華文推理小說撰寫心得五百字以上
2.在部落格邊欄貼上台灣推理夢工廠貼紙

連結語法:<a href="http://mysteryfactory.pixnet.net/blog"><img src="http://lh5.ggpht.com/_EV1DbuakA4k/SqJkJNbO7bI/AAAAAAAAAB4/Ng6vK7edscY/s800/mysteryfactory.gif"/></a>

3.引用或於台灣推理夢工廠活動文章中留言回應心得位址,並務必留下E-Mail,未留下E-Mail視為棄權

◎獎項
1.虛擬街頭漂流記簽名書 兩本
2.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簽名書 一本
3.冰鏡莊殺人事件簽名書 一本
4.闇黑密使 一本

註:撰寫台灣推理夢工廠刊載作品心得者抽出三名得獎者、撰寫已出版之華文作品心得者抽出二名得獎者。

◎活動日期
即日起至10/31 23:59止,11/8日前抽出得獎者,文章日期需於9/6至10/31日期間撰寫,獎品將於11/13前寄出。

◎注意事項
1.請勿抄襲他人心得
2.請勿使用過去所寫過的心得
3.可寫獎項中四本作品之心得

◎駐站作家名單 / 已出版作品(台灣推理夢工廠站內作品請自行查詢)
1.冷言 / 上帝禁區、鎧甲館事件、請勿挖掘、風吹來的屍體
2.文善 / 魔鬼交易、誘殺
3.哲儀 / 詛咒的哨所、血紅色的情書
4.李柏青 / 滅蜀記(非推理作品,不列入抽獎項目)
5.林斯諺 / 雨夜莊謀殺案、尼羅河謀殺案、芭達雅鬼咒(簡體)、霧影莊殺人事件、淚水狂魔、冰鏡莊殺人事件
6.陳浩基 / 魔鬼交易、神的微笑、闇黑密使
7.陳嘉振 / 布袋戲殺人事件、矮靈祭殺人事件
8.張苡蔚
9.寵物先生 / 魅影殺機、吾乃雜種、誘殺、虛擬街頭漂流記
10.秀霖、iTaiwan / 謊言、誘殺、魅影殺機

在此感謝寵物先生、林斯諺、不藍燈等作者。:)

2009年9月3日星期四

科幻與推理包裝下的倫理和哲學-《虛擬街頭漂流記》


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首獎
寵物先生《虛擬街頭漂流記》


如果數近年台灣最活躍的推理作家,非寵物先生莫屬。在出版社網站寫專欄、為本地及外國推理小說寫導讀和解說(不止翻譯本,還有日文原文的文庫本!)、在報紙上連載小說、出版短篇集等等,搞不好不認識的人會以為「寵物先生」是某個推理創作/評論集團的筆名。雖然他已在推理界打響名堂,有趣的是,他出道後從未發表長篇作品,頂多只有短篇連作。不少人(包括我)也好奇,究竟寵物先生的首部長篇會是什麼樣子呢?結果,在這部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的決選入圍作品(按:撰文時並未公布結果),我們得以一窺全豹--推理、科幻、哲學、以及濃厚的人情味。

《虛擬街頭漂流記》的時代背景放在近未來的2020年,故事講述六年前台北發生地震,西門町首當其衝,熱鬧不再,政府為了刺激經濟,與科技公司合作,在網路上打造以2008年西門町為藍本的虛擬空間,利用VR技術,讓市民可以在這個虛構的街道上逛街、購物、約會、看電影……在最後的測試階段,計畫負責人大山和下屬小露發現系統顯示出問題,二人進入虛擬世界後發現一位測試者在這個沒有實體的街道中被殺。誰人殺死這個死者?用什麼手法?動機是什麼?

表面上,這是一個科幻推理故事,可是作者真正想傳達給讀者的,並非只有冰冷的科幻世界以及漠然的詭計。我曾在誠品的專欄裡談過,一本優秀的推理小說會強調Showmanship--即是演繹技巧。把詭計或點子包裝,令讀者更投入故事是Showmanship的基本手法,然而《虛擬街頭漂流記》不獨把詭計「包裝」,更是把故事的中心思想與詭計融合。坦白說,或許在下跟寵物先生的波長有點契合(唔,請容我不知羞地仰攀一下),讀至第六章時已把大部分的謎底釐清(除了死者致命一擊的情景外--那部分令我莞爾),但這故事的優秀之處,在於即使猜到謎底,仍會被角色的關係、遭遇、想法、故事的主旨所吸引。即便預料到某些故事情節的出現,讀至那些段落時仍叫我深深動容,追看下去。寵物先生寫「情」--尤其是滲入了科幻味道的「情」--特別有一套,在短篇集《吾乃雜種》中已表現過,而在《虛擬街頭漂流記》中他的筆調更進一步,寫得相當生動感人。

可別誤會,我不是說這部作品的推理性不及故事性,單以推理而言,《虛擬街頭漂流記》仍是一流的作品。寵物先生在簡單的命案中,設下了多重的詭計,讀者看穿第一重,亦可能墮進第二重的陷阱,當以為掌握了兩個謎底後,卻原來有第三個在等著你。出色的是,這些詭計都互相關連,每一個都指向故事的真相,構成謎底的一部分。

以下會詳談一下故事的內容,為免透露劇情,把文章都隱藏起來。讀過的朋友可以打開一看。未讀的切勿打開!這會大大影響閱讀的樂趣!(也會談及《名為殺意的觀察報告》的謎底,煩請留意)



玉田誠先生在導讀中說《虛擬街頭漂流記》是「二十一世紀本格推理的指標作品」,我不敢輕言同意與否(我這種小咖不敢說這種豪情壯語),但毫無疑問,這作品是一部一流的示範作,可能讓未來不少創作者從中參考主題、故事性和推理元素的處理手法。作為首部長篇作品,《虛擬街頭漂流記》的成績是十分驚人的,這亦令人十分期待作者以後的創作。(補充一句:寵物先生,我可不是在給你壓力喔~)(笑)


延伸閱讀:
孰真孰假,情為何物:《虛擬街頭漂流記》 by 眼睛
記憶銘刻,《虛擬街頭漂流記》 by 栞
《冰鏡莊殺人事件》、《快遞幸福不是我的工作》、《虛擬街頭漂流記》 by 顏九笙
◎中文推理《虛擬街頭漂流記》: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by 陳嘉振

2009年9月2日星期三

毫無疑問,這是推理!《斜風細雨不須歸》


第四屆温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評審獎作品
孫雪僮《斜風細雨不須歸》


早前收到台灣明日工作室一位編輯的電郵,說他們有一本武俠小說剛出版,想寄一本給在下,看看有什麼感想。一時間,我尤如丈八金剛,在下連金庸的十五部作品也讀不過一半,古龍或梁羽生更從未拜讀,既不曉半點武功,亦甚無俠義精神(對,我最欣賞的金庸角色是韋小寶),當中一定有什麼誤會。編輯跟我說這本是「推理武俠」,我才恍然大悟,雖則「武俠」跟我沾不上邊,「推理」總算是在下所習的功夫,當時我便想,即使武俠方面不一定是我杯茶,這本《斜風細雨不須歸》也有50%對眼吧?收到書後,花兩天讀畢,合上書皮的第一個感想,便是--這根本就是正宗的推理小說嘛!

人稱推理武俠大宗的古龍作品,我從未讀過(頂多看過電視上的楚留香和陸小鳳),所以無法比較《斜風細雨不須歸》在格局上跟古大俠的作品有多少類同;不過單以這部由三篇短篇合成的連作集而言,我認為它擁有極之正統的推理元素與脈絡。武俠推理一向是不少中文推理創作者嘗試過或談論過的創作模式,然而對不少推理創作者而言,武俠推理很難寫得好。原因要從推理的本質談起。推理創作的重點,不在於有沒有命案、有沒有偵探、有沒有兇手,而是在於謎團的築構、邏輯的推論及謎底的解拆。比方說,如果有一部作品,描述了一位警察發現了一具屍體,沒有查證下凶手突然蹦出來,再牽扯到這屍體是恐怖襲擊下的犧牲者,這不是推理小說,因為無「理」可「推」。相反,如果有一個故事,描述一個男人的未婚妻逃婚,男人憑著線索拼湊出逃婚的前因後果,只要故事的重點放在查找真相之上,這便是一部推理作品。武俠推理之所以難寫,在於武俠世界裡一切邏輯均與我們熟知的有所分別,很多推理謎團慣用的演繹,在武俠世界裡是完全行不通的。最簡單的例子是「密室殺人」,橫溝正史的《本陣殺人事件》中,死者在雪地中央的小屋遭砍殺,雪地上毫無足跡,所以這是「密室殺人」。然而,在武俠世界裡,這點子沒法用上,因為武林高手都懂輕功,犯人可能一躍便飛越雪地,殺人於無形。弄清楚武俠世界的邏輯來撰寫推理,是十分具有難度的。在這個條件下,《斜風細雨不須歸》的作者孫雪僮拿捏準確,利用武俠邏輯配合謎團的解拆,編寫出三篇十分不俗的武俠推理小說。

事實上,《斜風細雨不須歸》不單是「推理武俠」,更是「偵探武俠」,因為角色明確分配,不是單單解決「謎團」,而是讓主角們面對「案件」。《斜風細雨不須歸》的主角是蘇州知府柳斜風,他橫看豎看也是昏官一名,貪財好色嗜酒愛睡,師爺曾細雨雖然俊秀不凡,卻跟柳大人狼狽為奸,加上對柳大人唯命是從的捕頭李鐵和愛錢如命的歌妓楚兒,四人就像是無賴耍官威的邪惡組合。可是,柳斜風醉眼之下卻一再揭破案件真相,貪財之間卻顯出深厚武功,令人想起《怪盜亞森羅蘋》中亞森羅蘋也曾化身警察局局長解決事件一樣(唔,某程度上這種角色組合似乎更像日本經典漫畫《魯邦三世》)。角色設定上是十分成功的,在編排「謎團」方面,作者亦充扮掌握武俠世界的特例,來包裝案件。在第一篇〈幽冥一線〉中,有幾句對白令我印象特別深刻:

  柳斜風也笑起來:「這王大少真不簡單,一刀就把老婆的脖子砍斷了三分之一,他老婆輕功那樣好,為什麼不跑?」

  曾細雨怪問:「你怎麼知道他老婆輕功好?」

  柳斜風半抬起身來「嘿嘿」笑:「她身上沾得都是黑泥,可那雙小小繡花鞋子的鞋底卻乾淨得很,一星半點兒灰塵也沒有,別說黑泥了,所以她一定輕功極好,人家踏雪無痕,她踏黑泥無痕。」

作者借柳斜風之口,來辯證武俠世界獨有的可能--死者伏屍泥濘小巷,但鞋底乾淨,究竟是犯人移動過屍體,還是死者輕功好呢?如果死者輕功好,她為什麼躲不過致命的一刀?柳斜風雖在說反話來戲弄曾師爺,但讀者也會考慮鞋底乾淨這線索的真義--把線索公平地放在讀者眼前,這便是作者細心考慮過武俠世界的邏輯的證據。

《斜風細雨不須歸》由三個短篇組成,首兩篇可說是明顯得不能再明顯的推理小說:〈幽冥一線〉中,蘇州首富「鬼刀王」王家的媳婦唐麗珍伏屍妓院後巷,四川唐門分支的唐家老爺指王家公子謀害妻子,看來必有惡鬥。武俠的刀劍拳腳比拼情節遠不及柳知府一邊敲詐王家一邊查案的情節詳細,故事依循一般推理小說的發展,偵探發現線索、套取口供、討論疑點等等一一清楚交代。第二篇〈佳人如畫〉裡,柳大人一行四人楓橋夜泊遇上鬼哭,在寒山寺竟遇上「和尚連續殺人事件」,方丈明心大師的八位徒弟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是「暴風雨山莊」的變奏。第三篇〈卿須憐我〉,講述柳斜風乘船上京,遇上海賊虎鯊幫弄至沉船,幸好被傳說中的蘭舟美女救回,在舟上看到虎鯊幫當家師兄弟因為女色大打出手……三篇作品之中,以〈卿須憐我〉最像正統的武俠小說,沒有「偵探」查案、沒有把凶手揪出來的「證人聚會」,不過讀完這一篇後,我卻認為這篇的推理成分比前兩篇不遑多讓,有過之而無不及。坦白說,我最喜歡第三篇,因為在這一篇中,作者所鋪的伏線比前兩篇更慎密,角色的動機更完整,柳斜風在讀者發覺謎團前已先行數著,向眾人解釋前因後果時更有名偵探的氣勢。我對〈卿須憐我〉稍嫌不足的,只有韓夢卿與鍾情的關係冒出得有點突然,以及鍾情的某種「身分」有點畫蛇添足之感。

如果要挑毛病,這作品也有一些地方可以改善,像有時角色的行動有點無厘頭(比如〈幽冥一線〉的唐百成突然拿出「僻毒珠」跟柳斜風談起劇毒「三日醉」又拂袖而去,以及〈佳人如畫〉中,我搞不懂主角們聽到鬼哭後為何跑到寒山寺去等等),然而這些小問題也不太影響故事的格局,我期望將來能再看到柳斜風和曾細雨這兩個活寶,一邊耍無賴一邊吐槽,在江湖上解決大大小小的案子。

P.S.閱讀前最好跳過林保淳先生的推薦序,讀畢全書才看,因為透露了故事的部分謎底。對武俠迷來說可能沒大礙,但對推理迷而言,這可是大地雷喔。

2009年9月1日星期二

推理成癮:推理及創作專門網誌

突然弄這個部落格出來,可不是在下一時興起,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事實上,去年已有這個打算,可是一直拖著拖著,今天才成事。

設這個BLOG純是為了讓自己有個小地方,撰寫一下一些中文推理的讀後感,以及討論一下小說創作的心得而已。本來的部落格混七雜八,一時談科技、一時聊時事、偶而寫寫廢話,實在有夠混亂,故此把上述的兩項拉出來,另闢新地,方便彙整。我當然不會把話說死,保證一個月寫多少篇文章(我可不像嘉振兄那麼有毅力 XD),遇上想寫的題材時便會寫,不過近年中文推理的數量有增無減,我想,把這兒獨立出來是個正確的決定。

除了中文推理,我會不會把外國推理小說的心得放這兒呢?唔……我還未決定。一切隨緣吧,反正我一向喜歡不按牌理出牌。(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