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間學校的老師被殺,赤裸地陳屍河邊,主角記者二人組深入調查死者和校內眾人的關係,與此同時鎮上的警長盯上主角們……
作者的文筆具有一定水準,描寫景物和人物有不錯的功力,即使背景放在美國紐約州的Richmond,也能讓讀者投入故事。故事一開始便入題,把案子交到讀者面前,場景轉換和主角的調查進行得十分明快,沒有冷場,配合兩位身懷絕技、才智非凡的主角,很有美式電影的節奏感。本來我覺得把背景設在美國有點多餘(尤其故事中老是安排一堆華人角色登場),不過,也許正正因為是美國,加上時間點設定在八○年代,令作品充滿著像「Miami Vice」或「A Team」的美劇風格。核心謎團和解釋也到位,雖然不算搶眼,但鋪伏線和收線亦做到,作為推理短篇算是足夠。
這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兩位主角,他們都像傳統美劇的主角--不論拳腳、智慧、還是觀察力都遠勝其他角色。可是,我認為這一點卻也是這部作品的敗筆,作者丟出一堆「很好很強大」的角色設定,卻沒在作品裡說明主角們的來歷,便顯得有點失衡。也許這是為了在系列作中鋪長遠的伏線,不過單單看這一部短篇,讀者可能會覺得不足。另外,主角們的能力和行徑都像是老練的偵探、刑警、賞金獵人、僱傭兵之類,我甚至假設「記者」只是他們的表面身分,然而奇怪的是,配角們都配合這兩位「記者」的「深入調查」,完全沒有質疑。一開始主角可以跑到屍體旁跟法醫聊屍體的細節已有點不可思議,更神奇的是他們隨意接觸死者的同事和女友,即使被逮到翻弄死者的私人物品,都得到詳細的說明和親切的合作。這作品的優點就像美劇,想不到連缺點也一樣,老舊的美劇裡就有不少這種胡來的編排。我認為「讓主角合理地介入事件」是寫推理小說時要注意的一點。
至於劇情上亦有瑕疵。舉例說,為什麼主角的車子裡有無線電?而且跟蹤他們的警長可以從中聽到他們的說話和跟他們交談?主角之一從一堆碎紙片中隨意找到一角,便憑此找到酒吧和重要的關係者?此外,好些角色的行為有點怪(例如沈子嘉走到車子旁打開行李廂,才跑到餐廳拿沙袋--一般人會先拿東西再回到車子吧?),這些細節雖然無關痛癢,但累積起來卻會讓讀者產生疑惑,增加閱讀時的障礙。故事末段甚至出現視點的問題--「『對了,士圖,』沈子嘉回過頭去。舞台上早就空無一人,只有一只信封放在平台鋼琴上。」--故事中一直以霍士圖作為第一人稱的敘事者,既然主角們已離開,忽然跑出這句「舞台上早就空無一人,只有一只信封放在平台鋼琴上」便顯得非常突兀了。
建議作者不要忽視細節,以及切勿為了推展劇情而塞一些東西行其方便(哎,我十分在意那個無線電),作者的文字和說故事技巧不錯,如果能好好掌握角色的行動應該能創作出不俗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