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2日星期日

失去的,不只語言——《失語》

劉綺華《失語》
HKTVmall
商務印書館

前陣子受香港國際文學節邀請,擔任講者談《網內人》(因為英文版剛出版),主辦單位建議找香港新銳作家劉綺華對談,因為她的小說《失語》關於一個老師自殺,正好跟拙作的女學生自殺有異曲同工之妙,談的是校園內的「小社會」階級剝削與欺凌,只是一本將重點放在學生身上,一本放在老師之間。既然要對談,我自然得準備,好好拜讀《失語》這作品,結果不讀猶可,一讀不得了,它帶給我的震撼程度不下於任何一本我讀過的傑作。

雖然這部落格主要談的是推理,而本作該歸類於純文學,但它以主角之一的死亡作為核心,令全書帶著濃厚的黑色小說(Noir)的味道,我姑且也在這兒寫寫心得,向諸君介紹推薦一下(但這真的不是推理小說,不要有錯誤期望)。《失語》主要角色有二:伶和慧,二人皆是一家中學的中文老師,慧新入職,卻在一年後自殺了。教員室裡無人願意觸及慧的死亡,本來深得校長歡心、擅於巴結同事的伶,發現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生活逐漸失控……

《失語》並非懸疑小說,但有多少心理懸疑的特質,在描寫兩位主角的關係上,顯出伶居於「傀儡師」的位置,以小聰明游走在同僚和上司之間,利用慧去占便宜。故事分兩章,第一章以慧的死亡作結,由於讀者一開始便知道慧會自殺,所以我們會在本作前半尋問「她為什麼要死?」。我當然不會在這兒透露原因,倒是,我會說第一章的結尾令我十分意外,情節的走向叫我啞然。

第二章描寫的是慧死後留下來的「詛咒」。這不是什麼靈異小說的手法,但我想讀過本作的每一個讀者都會認同,故事的下半部就像恐怖小說,描寫主角有序的生活一步一步失控崩壞。有趣的是,雖然我說這部分不是靈異小說,結末中「求神問卜」卻成了重要的關鍵,明明是寫實小說,發展出這樣的結局,讓我覺得作者最後的留白十分高明,反映出主角的沉淪與無奈。

我在前文提過,《失語》該歸類於純文學,但這絕對不是「難啃」的那種純文學小說,無論在敘事節奏、情節內容以至遣辭用句都傾向大眾小說,單看故事的話,甚至可以當成流行小說。我之所以大力推薦本作,正正因為它易入口之餘還有著深刻的社會意識,結構上更有強烈文學小說的特質,絕對是雅俗共賞,文學宅可以拿來研究內容技法,一般讀者亦可以當成發生在我們社會上的小故事來閱讀,能做到「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殊不簡單。

故事折射出來的社會問題,著實不少,從校園辦公室政治到老師的責任與困難,從制度下教育局對中文老師的語言要求(苛求?)到經營學校收生謀利的矛盾,從香港人受兩文三語的逼迫到失去語言與身分危機等等,都有切實的描寫和討論。另外談及職業(尤其是女性)與香港傳統保守價值的關係如何弔詭,追求奢華與地位成為香港人的人生目標如何荒謬,通通一針見血。而作者劉綺華最厲害的是,故事裡沒有什麼華麗的修辭,沒有故意玩弄文字,卻在情節上處處看到比喻或其他文學手法,例如兩個主角(以至兩章)的鏡像對照,例如伶母愛看的生物紀錄片與她的經歷,例如伶在旺角街頭聽著三種語言的歌曲的情景,每一點都值得評論人大書特書,拿放大鏡一一研究。

如果說文學是一種以虛構文本來記錄社會真實狀態的工具,《失語》絕對記錄了二〇一〇年代末期的現實香港。話說回來,假如有讀者有興趣找本作來一讀,我建議跳過兩篇代序,直接讀故事——我不是說兩篇序文寫得差,恰恰相反,兩篇都寫得極好,只是那兩篇都有解構小說的功用,適合讀完故事後回頭再讀,看看名家如何分析內容。畢竟祭出尼采、沙特、德里達或後現代小說這些名字名詞,恐怕一般「看熱鬧」的讀者會被嚇跑,以為自己「不是內行」不懂欣賞本作了。

2020年9月17日星期四

【徵文獎心得】第十八屆徵文獎決選作品個人感想

《偵探在菜市場裡迷了路(第十八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作品集)》
博客來
Readmoo

近年因為事忙,我既沒再擔任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評審,也沒空在這兒除除草寫寫文章,不過趁著頒獎禮將至,我又碰巧在結果公布前讀畢今年的作品集,姑且浮一浮水,貼一下心得(然後再潛回去)。先說一句無雷感想:五位作者都極具潛力,各有所長,而且來自五湖四海,顯出華文推理正茁壯成長。以下感想全部有劇透,未讀勿點。


牛小流〈偵探在菜市場裡迷了路〉:
開首吸引,中段枯燥,結末還好。設定明明很有趣,市場一眾角色也很好笑,作者那自嘲的文筆亦不錯,但不知道為什麼調查開始後便變得有點像流水帳。推理線滿有意思的,關鍵線索在案件發生前已埋下,再用上馬來西亞風土人情及地域性作為謎團元素,我覺得很出色,而且「安樂椅老婆」設計也不錯,只是那股「好像差了點什麼」的感覺揮之不去,我猜是因為中段調查過程缺乏起伏,我這個讀者難以投入主角的視角去掌握案情,產生了疏離感。還好結局太太再登場令故事「活起來」,我常常說,小說結局夠好,讀者便會無視前面的一些缺陷,所以本篇的整體閱讀體驗還是很良好。(相反結局寫壞的話,即便前面九成寫得如何精采,讀者也會因為「餘味不佳」而低估作品評價)

不過還是要失禮說一說,同樣是「調查日常茶飯事的夫妻偵探」,我覺得徵文獎決選入圍常客呂仁的《桐花祭》技高一籌,在趣味和節奏上更充分地展現這類型的優點。本篇雖不俗,可是珠玉在前,我這個讀者很難不拿來比較,只能嘆句奈何了。

冷水砼〈冬日將盡〉:
好優秀的作品。雖然用的是本格謎團,但實際上是社會派,將文革的社會異常用在謎團上,構圖十分漂亮。文筆拿捏適當,氛圍出色,也許有讀者嫌謎團好像很簡單,但我覺得與其追求複雜度,這推理設計更接近高概念,是短篇推理作者應該追求的特質。我一直認為,能用一句話說完的謎團架構往往才是極品,本作就是「偽裝自殺的偽裝他殺的自殺」。唯一瑕疵是擔當偵探角色的少女設定上知情,作者可能想製造多一個爆點,但我認為這有點畫蛇添足,反而破壞了整個故事構圖的美感。假如讓一個無知的角色推理出真相,從而解開主角的心結,我認為會更有意思。

冒業〈所羅門的決斷〉:
我個人很欣賞,但同時理解到這篇不一定獲好評。不是指有找碴之嫌被評審嫌棄(爆),而是點子塞得太多太滿,除了重度推理宅外一般人未必吃得下:一篇二萬餘字的短篇,塞了身分敘詭、性別敘詭、時間敘詭、地域敘詭、語言敘詭,然後架構上用上徵文獎後設(折原一?)、(偽)選擇遊戲書(山口雅也?)、角色閱讀自我登場作品的無限迴圈(清涼院流水?)……我認為寫成長篇更好,但考慮到題材(徵文獎)它又的確只能以短篇才符合後設趣味。書末評審紀錄有談及角色描寫不連貫,那的確是事實,但我認為作者本意就是追求推理小說的非人化,只集中在邏輯與事件上,所以要以數理角度(?)去衡量作品。大概比起內容,這篇的本質更具挑釁性,因為評審如何評價本作便會顯出他們對推理的立場和觀點為何、理解有多深。

鍾岳〈似曾相識〉:
當我以為所羅門會是本屆的問題作,我錯了(爆)。這是一篇好小說,以我買書的金額來計算絕對物超所值,但我難以接受這是一篇好的推理小說——想不到連清涼院也吃得下的我居然會說出這句話。本篇構想十分有趣,人物也寫得有意思,時代背景和運用的元素都一流,但我認為它違背了推理小說唯一一條鐵則:你不能在沒有告知讀者作品中有科奇幻邏輯下,將該科奇幻元素當成謎底。縱使作者有埋伏筆,暗示女主角在那個時代的異常性,但這些伏筆可無法撐得起謎底的合理性,因為讀者無法判斷本作的世界觀為何,邏輯界線在哪裡。

前一篇(所羅門)也明顯不公平,但它終究是建立在現實邏輯上,平行宇宙或後設皆是作品世界觀以外的虛招,用讀者的盲點來製造意外性;但本篇正好相反,讀者以現實邏輯去理解劇情後,結末才發現誤導是建立在時間旅行與(物理上該稱為)平行宇宙的科幻概念上,那意外性就不是推理小說本質的意外性,而是科幻小說的意外性。如果要將本篇當成推理小說,那至少要在故事開始時讓讀者知道本作有「時間旅行」這一回事,而其實即使這元素提早曝光,仍無損其他部分的魅力。這作品無疑是一篇優秀的小說,亦可以說是一篇具備推理元素的科幻小說,可是我認為它很難歸類為科幻推理小說。雖然我認同類型小說的界線值得往外拓展,找尋新的可能性,但始終有一些界線越過了,便會踏進另一範疇,失去某類型的特質了。

當然,以上感想都是建基於「這是推理小說獎的參賽作品」的前提上,現實中大部分讀者其實不太在意類型之別,尤其是科幻和推理經常有跨界的混搭。這是「投稿參賽」和「投稿出版」的分別,我認為這是所有有志投身寫作的新手作者都必須留意的。

會拍動〈初心村的偵探事務所〉:
很意外地,我十分十分十分喜歡這一篇。這跟類型(輕小說)無關,事實上我對穿越異世界轉生的作品氾濫非常感冒,加上本篇一開始又是老掉牙的主角不明不白意外死亡再被糊塗女神丟到像中世紀RPG的異世界,我的喜愛度在初段其實是負數的(爆)。可是事件發生後,推理趣味便來了。我最欣賞的不是那有點古風的機關殺人手法,也不是作者埋下並回收得工整的伏線,而是本篇在邏輯概念上非常有意思。作者在前段明確交待了世界觀和奇幻邏輯,引導讀者以該邏輯思考,但謎底卻是建立在現實邏輯之上,凸顯了犯人跟主角(和死者)一樣來自擁有科學知識的現實世界。因為魔法很方便,推理作家寫奇幻推理都會考慮如何將新增的邏輯套用在詭計上,然而本篇反其道而行,讓犯人以「較低等」的現實邏輯去實現魔法邏輯也能做成的效果,這便是讀者的心理盲點。

事實上,當主角用磁石打開窗扣時,已揭示了犯人一定是來自現實世界的異界人,「科學怪人」等等只是給予主角用來向讀者宣示解謎、讓我們能公平參與推理的工具。我想像到本作強烈的可塑性,假如系列化的話,犯人是否全部都是現實世界的人呢?還是有當地人學習了科學知識,拿來犯案呢?當地人跟異界人一起犯罪,會將兩套邏輯如何混合呢?我覺得這篇在本質上跟《屍人莊》很接近,都是一開始告知了讀者有兩套邏輯,再將兩者分解嵌合,也令我想到《虛構推理》,探討「超自然的真相」與「合乎現實的解答」兩者的可能與差異。當然本篇還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假如作者悉心經營系列,磨練技藝,說不定能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