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方偉因為面對選組的抉擇而煩惱時,沒想到遇上離奇的事件--早上回校,發現同學毓庭的書本被丟到走廊的水槽裡,本來鎖好的教室門沒鎖,各人的抽屜都有搜索過的痕跡。因為警衛晚了打開大樓的大門,方偉和定瞻成為第一發現者,更察覺這是一起密室案件……
滿有趣的作品。剛開始讀時我覺得有點難進入狀態,故事節奏好像有點卡卡的,但中段開始變得明快,而進入解謎部分更令我有點驚喜。
這次先談推理。以謎團設計而言,事件雖小但相當完整,作者鋪的伏線十分仔細,從犯人做案的過程以至偵探如何發現真相都寫得很清楚,令人滿意。故事開始時我一度懷疑這種小事件能不能「撐得起」這作品,畢竟這種小謎團很容易令人覺得無聊,但讀到後段便發覺,作者設計謎團的功力很出色,有能力把這種小謎團寫得吸引。我尤其欣賞作者將「書」跟「人」作比對,指出「被害書」跟「被害者」的異同,身為推理迷看到作者透過角色之口表現這種思路很是過癮。
本作在推理之外,也顯出作者在小說創作的其他才能。作者使用彼得潘的童話故事,裡裡外外跟本篇作呼應,不論是主人翁的心態、或是遭丟到水槽的「被害書」,都跟彼得潘有關。這種手法令只追求邏輯趣味的推理小說增加了文學味道,令讀者在享受推理樂趣時,體會了少年主角的另一番心態。說來有趣,故事中用了石田衣良的小說作為元素,而本作本身更有石田小說的風格,也許作者也是石田的書迷?
不過,有一點我必須說一下。以日常系青春推理小說而言,我覺得本作已夠好,但在主題選材上有點失衡。作者使用彼得潘和永無島(Neverland)作為故事核心沒錯很有心思,但以此作為主角面對選組的比喻,我覺得有點引喻失當。縱使作者為了顯出「選組」對主角來說是如何巨大的一個抉擇,花了很多篇幅,但對經歷過這些「人生必經階段」的讀者而言,似乎未免過度誇大(然後得出一個「主角很中二」的結論)。我想,如果作者不以「選組」而以「畢業」作為背景,那個比喻的說服力大概會強得多,不過假如主角不是高一而是高三的話,那就徹徹底底中二到爆了,大概會相當不討喜。也許這便是作者構思角色年紀時遇上的難題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