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日星期一

【徵文獎心得】31.This society is dying

中國H市記者林磊目睹總編盧淑嫺伏屍街頭,為了驗證途人是否冷漠到見死不救,把屍體移至繁華的街道,結果真的無人報警,林磊得親自求助。報社、市政府、公安局每一層都欲淡化事件,關注案件的,就只有在網路上疾呼市民冷血的林磊,以及把林磊當成真凶、誓死揭露真相的熱血女警程嘉慧……

如果數本屆的遺珠,我想這篇毫無疑問是我的首選。我真的很希望這篇作品能夠公開發表,讓中國大陸的民眾閱讀。作者鏗鏘有力地點出了中國國情的荒謬,再以這種荒謬,去包裝成一個更荒謬的推理故事。一般推理小說(探案小說),通常由發現屍體開始,然後由警察搜證、調查、再歸納出嫌犯,最後破案;而作者巧妙地以中國社會的政情和風氣,讓故事一開始就走了調--民眾看到屍體,不想惹麻煩不敢報案,居民都三緘其口不會提供線索,鑑識科為免揹黑鍋擱下報告,公安局高層因為市政府施壓,為了「維穩」把死者當成自殺……而在這一連串「符合中國國情」的荒謬情節中,主角們就像在巨大齒輪中掙扎的蟲子,為了真相和正義鍥而不捨地追尋著,而最後他們得到的,只是另一種荒謬。

其實光以上述的主題構想,我已覺得有入圍決選的實力了,而且作者更不是單單借作品來諷刺社會現象,故事中有完整的推理線,甚至為了凸顯荒謬感,製造了多重的「不合理」推理結果。只是本作有一兩個明顯的缺點,我想,因為這些原因才讓本作跟決選入圍失諸交臂。

首先,在文體上作者用了第二人稱這種獨特的敘事手法,再加上視點轉換,這大大影響了閱讀。沒錯這種敘事體製造了很不俗的氛圍,讓讀者對故事中描寫的不義、黑暗、絕望更感投入,可是,畢竟這是推理小說,讀者會追求故事的條理性,這種體裁令讀者不容易接收資訊,讓劇情變得零碎。我認為作者在這個取捨的選擇上有點偏差,因為其實本作的題材已夠突出,即使不在手法上作出修飾,已有足夠的威力,現在有點over。

其次是最終解謎的部分似乎沒有澄清好些疑點(字數所限?),例如屍體在林磊移屍後,曾再被移動一次,這個部分好像沒有解釋,而另外真凶的描寫實在太少,最後冒出的理由和動機等等都有點自圓其說(我想,這也是第二人稱的弊處,無法在初段多作描寫)。其實還有好些矛盾,像DV拍攝到死者躺在地面時未斷氣,但法院卻無視這點作出判決--不過,或許這就是本作的優點,因為換成現實,法院的確會無視矛盾判案。這更進一步強調了本作的真實性和諷刺性。

我想,本作沒可能在大陸出版吧,即使今天中國推理大熱,不少出版社趕這風潮,找尋出色的推理小說和作者。在大陸的環境裡,因為「國情」,推理小說追求的正義跟現實(維穩)相違背,我對作者創作本篇時的無奈和悲慟有所共鳴;不過,我仍希望中國大陸廣大的推理讀者能逐漸了解推理小說中的本質--公義與真實,有朝一日撥亂反正,讓本作所描寫的社會變成歷史。

題外話:本篇令我想起台灣推理雜誌著名作者思婷的短篇〈神探〉。〈神探〉是描寫大陸官場的諷刺推理喜劇,讀起來充滿荒謬趣味;而距離〈神探〉發表的一九八六年,至今已近三十年,中國的荒謬國情卻有增無減……嗚呼,時至今日,能讓中國人苦中作樂的空間也殆無孑遺了。

2 則留言:

  1. 多謝chan sir 的評論。我竟然這麼久常看到您對拙作的評價,因為我自從上次比賽之後就一直沒有到過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網站去了。我這邊上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的網站需要用翻牆軟件,所以比較麻煩,今年我又登陸了該網站才發現您也有寫上次的評審心得。我是個大陸人,但在這片小說里故意裝成是一個香港人。這年如有時間,我一定再參與比賽,我比較期望跟外部的推理作者左切磋,所以我選擇台灣的比賽。

    回覆刪除
    回覆
    1. kwong您好!
      您能翻牆過來,讀到在下的心得,我真的很高興。希望以後能再讀到您的作品,如果今年來不及,我也期待下一屆您能參賽。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