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赤裸男子伏屍公寓,初步估計是殺人後自殺,可是探員劭縱橫卻認為另有內情。死者涉及九年前的一宗命案,劭縱橫苦追線索不果,在跟好友閒聊時,卻讓對方意外地介入事件……
這短篇很優秀。詭計不算複雜,沒有誇張的機關設計、密室殺人之類的噱頭,而是平穩紮實地問whodunit、howdunit和whydunit。伏線編排恰當,角色的交流沒有半點不自然,有部分細節的公平性略嫌「作者說了算」,但構成主軸的線索和理據也有放在讀者眼前。作者說故事的技巧十分成熟,單是文字已能吸引讀者,尤其是兩位主角的拌嘴吐槽,令充滿冷調沉鬱的主線劇情中加添一點輕鬆,一方面讓讀者容易閱讀,另一方面把主角們的個性充分地塑造出來,增加讀者對他們的親切感(為了系列作而鋪路)。
事實上,這作品優秀的地方在於即使撇開推理不論,本身也是一篇很出色的短篇小說。不少推理作品拿愛恨情仇來當調味料,用來襯托詭計或謎團;然而這篇作品裡,縱使不談詭計,角色間的性格、情感、互動等等,也是絕佳的主菜。這作品的唯一弱點,是驚奇性稍弱--我先讀了同一位作者(應該是吧)的另一篇作品,相比起那一篇恍若壓軸表演的移形換影大魔術,這一篇的詭計只像華麗的撲克牌戲法。當然,我並不是說這篇不好,撲克牌也好移形換影也好,能讓觀眾拍掌才最重要,只是相比之下,那篇我打九分,這篇我只好評個八點五吧。
順道一提,有一點我十分不明白--怎麼某角色(不是主角)的名字跟另一篇參賽作品中極其近似?設定也差不多,但就是不同人。無論先讀哪一篇,讀者(或評審)也會感到疑惑的吧?更糟的是,如果先讀這一篇,這個名字的角色設定不是會透露了另一篇的關鍵謎底之一嗎?
(補充一句:全世界的警察也不會用舌頭嘗試懷疑是毒品的粉末--如果那是山埃怎麼辦?)
浩基先生您好,
回覆刪除我是『死前最後的選擇』暨『最後通話』、『殘存灰燼是最後謀殺』、『生之死-最後前傳』以及『酒殺』的作者。
如果我說,我在去年十一月開始撰寫此稿時,並沒有預想將之寫成系列作,不知您相信否?
撇開沒進複賽的『最後通話』不談,『死前最後的選擇』其實是我最不滿意的一篇。詭計太平庸、故事沒有高潮(也就是您所言缺少驚奇性),我在一月時反覆看過此文,您所提及的「警察以舌嘗毒品」與「細節公平性屬作者說了就算」等我已有自覺且皆被我列為破綻。(就連兇手行兇的手法,我現在觀之,都覺得太粗糙,一整個不忍卒讀)
但,就是因為這一篇沒有寫好,我輾轉苦思後,才又寫出『殘存灰燼是最後謀殺』,而,這也是為什麼您所提及的那個角色的名字在這兩篇中會相似到幾乎一模一樣。
您上述風險我亦知,我掩耳盜鈴地投機的想:評審要看的文章何許多,應該不會發現。但是,主要的原因,是我不願改掉這個名字。這,是開啟我寫推理的初因(甚至也是開啟我寫另一種類型小說的始因)。
我想要說的故事是一樣的,只是,我用了不同的方式去呈現。顯然,經過此篇的練習,後作便較不致貽笑大方了。
如我欲將『最後』集結成系列,此篇將會有大篇幅的修改,當然,那個名字就只會留給『殘存灰燼是最後謀殺』。
浩基先生評語的措辭真的很仁慈,謝謝您的仁慈,讓我稍微有點信心,而且您真的很細心,有偵探本能呢。另外,我必須向您致歉,我寫稿時,完全不知本屆將有香港評審,所以『生之死』用了大量方言,而且就如李柏青先生所評,我的方言書寫極混亂,一定造成您及其它評審閱讀上的困擾,是我太欠缺考慮。
我莽撞地一腳踏入推理領域,參賽落敗後,還能受到您的關心及某位推理作家的鼓勵,非常感謝。日後,我會多閱讀多思考,盼能以薄文回報您及某位推理作家的用心。
祝 新年快樂!
備註:倘若您欲回文,請稱呼我『妳』即可。
志槐>
回覆刪除妳好!(恕我省下敬稱啦,其實我很怕用「您」或「先生小姐」等稱謂,不過怕對方在意,所以也得從俗 :)
原來如此!妳最初沒有打算寫成系列,這便解釋到為什麼兩篇作品的那個角色名字和設定相同了。我的評語不算仁慈嘛(笑),只是實話實說而已,我覺得這篇作品已夠水準,而且妳說這是初次寫推理,這又再嚇我一跳了。我覺得妳這次欠的是一點策略和運氣(雖然我不敢肯定有多大的影響,但有不少評審應該是先看〈死前最後的選擇〉再看〈殘〉;而〈酒殺〉只以些微的分數落敗),就如嘉振在部落格所說,我也以為妳一定有作品入圍,只是數量多少的問題。
徵文獎的最大目的是發掘有潛力的推理作者,所以得知妳的作品未能入圍,我便很擔心妳會灰心(雖然當時我連作者是誰也不曉得),畢竟有能力寫出一個水準不俗的推理系列,還可以變調寫出有趣的公案推理小說,這樣的寫手實在是萬中無一。妳說妳「莽撞地一腳踏入推理領域」,我希望妳沒後悔,更能逗留下來。期望湯鈞和劭縱橫這兩位角色能在中文推理史上占一席位。 :)
祝妳新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