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決定跳過這篇二萬字的短篇的簡介,直接進入評語。省下內容介紹的原因並不是涉及什麼不能說的詭計,而是我想不到好方法來說明,一說便可能把故事的重點說穿了。先說一下這作品的缺點--雖然故事有推理的部分,但讀者的參與度很低,因為謎面來得太遲。整篇作品二萬一千字,在超過一萬六千字的標竿後,讀者才獲悉「謎團」是什麼,「事件」才出現。雖然說前一萬多字也有伏線,但把問題和答案擠到最後兩成的篇幅,未免有點失衡。
撇開這個弱點,作者想帶出的中心思想卻十分有趣,論述謀殺事件的道德和責任問題有著獨特的見解。與其說這是一篇推理小說,不如說是一篇後設推理小說--主題關於推理的推理小說(或者說是「論述謀殺的社會小說」更貼切)。作者的文筆出色,把主角在大陸的遭遇描寫得入木三分,雖然直至末段的劇情前幾乎一直叫讀者抓不住重點,微妙的是儘管焦點不清仍讓我覺得吸引願意細讀,甚至比一些表面上高潮迭起的作品更有趣。這大概要歸功於作者的寫作功力,出色的作者即使寫流水帳,也能抓到當中的趣味,加以修飾送到讀者眼前。
關於這作品我還有一個小疑問,開首指出故事是由一個角色告訴另一角色,敘述的內容是第三人稱的視點,然而這些第三人稱的段落有不少其他角色的背景資料和內心想法,敘事的主角不應該知道啊?當然,也許這些段落並非角色交談的全部內容,只是利用兩位主角的對話作個引子,來導入故事的正章;不過我想,如果改用第一人稱,或許更能帶出當中的氣氛,讓結構更緊密。另一個個人想法是,如果這篇作品用上倒敘法,把最後的謎面放到開頭,讀者也能參與解謎,相信效果會更好--當然這亦帶來另一個問題,因為故事是在兩位主角交談作開始的,再補一個倒敘事件大概會令讀者頭痛。
作為一篇獨立的推理短篇作品,我覺得有以上的問題,可是,如果作為短篇連作集其中的一篇,我認為不錯,畢竟這大概也是作者的原意吧?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浩基大哥你好, (我為人並不拘繁文縟節,但寫正式文章時因擔心是否行文有禮,所以首次留言時使用『您』。如你不介意,當然從善如流省去敬稱)
回覆刪除我是『最後通話』的作者志槐。
如你所言,這篇偏向社會小說。我把推理的謎題設在『誰會被殺』。所有人的惡意雖不夠深刻,卻隱隱指向某人?而『兇手們』又是如何『殺』之?姑且不論這謎題是否異想天開,我在兩名對話的角色上明顯運作失敗,所以感覺不出我試圖藉由他們的對話來引導讀者去做上述『推理』。
此篇正文採全視點,兩個角色的對白旨在引導,因此讀者所見非侷限於說故事者的視點。然而,這種寫法在推理小說中是犯規及忌諱。老實說,我交付最後一篇文章參賽後,開始google爬文,才知道『視點』的一致性在推理小說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非但莽撞地筆染推理,還愚蠢犯規不自知。
你的評語沒有出現「角色塑造不實」、「謀殺手法、兇手們的動機或反應舉動不合理」,讓我鬆了一口氣。雖然這篇沒有進入複賽,且推理意涵不足、視點失敗,我依然挺喜歡此篇設計出的『殺局』。
志槐>
回覆刪除>我把推理的謎題設在『誰會被殺』
啊,原來是這樣。也許因為柴子紜一直在賣關子,我搞不懂她所說「有人要死啦」是真還是假,所以覺得謎面不清楚。這構想滿有趣的,因為推理小說通常是猜凶手,反過來猜死者的話,的確有其趣味,不過如妳所言,角色間的對話似乎沒法帶領讀者往這個方向去想。要做到這一步,或許要加入一些敘述性詭計才能增強故事的爆點。
妳的角色塑造才不會不實啦!(笑)角色行為也相當合理,其實推理小說有誇張的情節一點也不出奇,相比起其他參賽作品,妳這篇真是沉實合理到爆(大笑)。至於視點和犯規,我覺得也不算大問題,不按牌理出牌往往更能吸引讀者(關鍵是能不能令讀者認同)。
作為獨立作品,這篇作品也許吸引力稍遜,但如果作為連作集中的一篇,我反而覺得這氛圍有其好處。例如說,如果我先讀了一篇三萬字、牽涉兩具屍體三宗案子的故事,而後面又有一篇詭計複雜的中篇作品,這篇放在中間,用來緩和氣氛便相當合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