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星期二

【徵文獎心得】10.老鼠、貓或狗

藝術家C氏的作品被破壞,警員陳亭焉進行調查。犯人是藝術家A氏還是B氏?另外,以行為藝術著稱的神秘藝術家狐狸,跟此案又有沒有關係?

其實上面的簡介描述不了本作的重點,可是如果多寫就會爆雷。我認為本作是一篇很獨特的作品,作者利用了某些推理小說的技巧,去敘述一個反映藝術發展困境和反思香港社會現況的故事。我想本作大概歸類作社會派推理,不過,在某些情節上卻不同於社會派常見的寫實性,反而帶著本格(新本格)的趣味和點子。

或許就是這個原因,令本作的風格有點不統一。在某些情節上,讀者會看到很純粹的邏輯推理,像把藝術品破壞案中歸納成四個可能;而另一方面,作者又借故事鞭撻香港社會某些不公平、不自由的現象,借推理來闡揚理念。這兩個方向並非互不兼容,只是讓兩者並存、融合有一定的困難,講求很高的寫作技巧,我覺得在這點上本作並不見得出色。

作者在某個詭計上的設計其實很不錯,問題是該設計不但近乎無跡可尋,更大問題是這詭計其實無謎面可言--或者用另一種說法,這詭計到底有什麼目的?對中心思想有什麼用途?這種詭計一是「有跡可尋」,在故事中營造一堆不協調感,最後讓讀者發覺盲點的存在;一是「無跡可尋」但有其意義,例如用來突顯劇情中的某個元素。本作的這個詭計偏向後者,可是我想了好久,也實在說不出該詭計對主題有何幫助。

作者的文字不俗,能吸引讀者細味故事,不過因為雙線發展再加一堆往事和角色內心獨白,令劇情變得有點零碎,讀者較難聚焦於某一點上,削弱了推理小說的條理性。以小說來說相當成熟,片段式的敘事有其味道,可是在追求抽絲剝繭、暴露真相的推理小說裡,這種敘述手法就成為了包袱。我個人挺欣賞本作言之有物的優點,不過作者似乎側重了文學性,而弱化了推理性,我只能嘆句可惜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