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8日星期日

【徵文獎心得】50.霧村殺人事件

記者白風偶然到了長年被大霧籠罩的霧村,認識了幾位當地人。在眾人走過濃霧中的獨木橋後,卻發現逗留在房子裡的國瑞被殺。是竊賊的所為?還是是死者身邊的人的所為?

這是一篇發想奇特的推理作品。作者試圖利用一道典型的數學題,來設計凶案--「五個人想走過一條黑暗中的橋,可是電筒只有一個,各人過橋所需時間為一分鐘、三分鐘、六分鐘、八分鐘和十二分鐘,每次只能讓最多兩人一同過橋,請問最省時間的方法該如何走?」。凶手利用這種過橋的排序,製造時間空隙來行凶,我覺得作者的發想蠻有趣的。最後甚至以這條題目的變化,來製造意外性,更加添了逆轉的情節。可是,這種想法雖然有趣,但作者沒有好好考慮當中的破綻和與現實之間的差異,出來的效果便大打折扣。

我所說的破綻,在於數學題是純粹的思考題,可以剔除一切現實中影響計算的環境因素,而在推理小說,卻得一一考慮。先要提的,是設定上合理與否--為什麼橋只能讓二人通過?每個人過橋的時間準確嗎?各人走路的速度的差異真的有這樣大?(要多想一下,一個人用一分鐘可以走完的距離,另一人卻要用上十二分鐘,這暗示了這兩個角色的什麼不同)就算這些設定有足夠的解釋(例如橋很脆弱、每人步行速度都保持平均),作者還得考慮當中的合理性,以及讀者會否信服。凶手利用時間差來殺人,可是,他如何得悉故事中兩位外來者的步速?雖然作者意圖解答,指出他們走快一點,凶手仍有足夠時間殺人,問題是凶手當時沒有這個數據,他根本無法判斷他的行凶時間有多久。萬一外來者能用兩分鐘過橋,殺人計畫便全泡湯了。

如果作者真的有興趣把數學題運用到推理小說上,不妨看看美劇《NUMB3RS》,當中的應用技巧值得參考,不是把數學加到謎團,而是應用數學原理去解謎,再帶出現實的謎團也有其數學原理。直接挪用數學題中的情景套到現實案件中,要處理的細節未免太多,想在三萬字以下的短篇完成,難度太高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