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大宿舍1007室的大二學生林原凱被發現遭刺殺,在1006室開派對的六人最大嫌犯,當中兩人更是死者的室友。然而,因為現場的房間需要匙卡才能開門,警方無法在六人中找出可能作案的凶手--到底凶手是誰?
很傳統的本格推理,沒有大機關,只是單純以環境、時間和不在場證明來推理出真凶的典型本格派作品。整篇作品的推理意思有到,文筆亦不過不失,可是謎團的設計略為簡單和古老,難以引起讀者的興趣。而且,解謎的過程亦不夠嚴謹,有些情節的編排未免太一廂情願。比方說,作者安排某人作出供詞,提出某些角色的不在場證明,而這個關鍵的線索卻只是建基於一人的主觀證詞,警方亦全盤接收,未免兒戲了一點。創作這類型的作品時有兩點必須留意,一是如何安排讓讀者不能質疑的客觀證據,二是如何不讓讀者在供詞中找出破綻。事實上,故事最後也只是因為警方努力不懈,找到凶器,否則警官的推理只是「真相的可能性之一」,並不一定是「唯一可解的真相」。動機方面亦只在凶手揭盅後才提出,雖然也無不可,但難免讓人覺得是作者自圓其說之舉,尤其這種最後才蹦出來的「秘密的身分」和「不為人知的關係」,往往是被讀者嫌棄的情節。
我還有一個疑問:作者為什麼安排一個毫不相關,像是主角卻又根本不是主角的人物在首尾出現?如果說是用來帶出事件的影響(故事所隱含的主旨),似乎有點做作,如果說是用來誤導讀者,我又看不出來有誤導什麼。小說的角色都有其功能性,出場的次序亦有明顯的意義,作者在往後的創作可要小心這一點,不然會讓讀者感到莫名其妙。
我好像一味在批評似的。事實上,這作品並不差,只是有一些缺憾,總括而言還是一篇完整度不錯、合格易讀的推理作品。希望作者再接再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