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系副教授嚴以寧被任職警員的學弟拜託,協助調查一宗連續殺人事件。五名死者被人用刀殺害,身上被刻上日耳曼民族的古老符文。嚴以寧一眼便看穿符文的意義,死者的關係亦逐漸曝光--嚴以寧能否解開所有的謎底?
作者運用的知識相當豐富,二萬餘字的作品中提出海量的資訊,貫穿天文學、歷史、文字考據、數學各個範疇,而且寫得深入淺出,有板有眼,就算對以上一無所知的讀者亦能舒適地閱讀,不用擔心內容過於艱深。作者以這些知識作為背景,編寫凶手的身分和動機,雖然天馬行空,但基於考據充足,變得異常實在,令人有種觀看好萊塢大製作的感覺。
然而,資料上是無可挑剔,我卻對主軸的推理線有所保留。光以知識而論本作可說是示範作,尤其跟一些資料搜集不齊全,利用想像填補細節的作品作比較,便顯出本作的優異;可是這些資訊的先驗性太強,讀者只能以局外人的身分來接受,無法把它們套用在故事的謎團之中,製造出意外性。舉個例子,假設有一個連續殺人事件,死者身上被刻上u、d、c、s、t、b六個英文字,然後偵探指出這些是物理學中夸克的代號,最後得出凶手與粒子物理學有關的結論,不諳物理學的讀者只能作出「啊,是這樣嗎」的感想。因為讀者無法事前獲悉相關的知識,這個設計便失去公平性,即使讀者不是追求本格推理的快感,也無法得到恍然的感動。把資訊跟有轉折、有突破點的推理線結合才是好的推理小說,否則,作品只能稱為炫學的冒險小說。
作者也企圖為事件注入特別的凶手動機和身分,可是這部分是幾乎沒有鋪陳,直接由調查人員說出,再由主角以知識的理論去證實。我本來期待最後有一記回馬槍,可是預期落空,很可惜地我只能說這是一篇「好看的小說」,而不能說是一篇「好看的推理小說」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